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主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新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必须逆转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不断下行的趋势。短期内,亟需消费、地产、地方债、民营经济、外资多箭齐发稳经济。
图: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缴翼飞摄
会上发布的《防过冷是新时期宏观经济治理基础性任务:2023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也显示,当前阻碍经济恢复的主要问题在于消费不足、地方债高企、房地产量价二季度同比下降、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外需不足等方面。
在房地产方面,房地产市场占国民经济比重的长期拐点基本到来,在202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24%,之后呈下降趋势。今年房地产市场多项指标在一季度短暂恢复,但二季度又出现同比下降。房价波动过大影响居民购房预期,给房地产业及其上下游行业的投资和预期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当前既要防止“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积累未来风险,又要防止“过快去杠杆”进程造成当前风险。
此外,中国最近10年总出口增速趋势性下降,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下降。民营企业存在群体性焦虑、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挑战等因素也导致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民营经济活力不足。
对此,李稻葵指出,当前宏观经济治理的基本任务必须改变,从防过热到防过冷。在落实结构性和规范性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在总量性政策上建立“对冲机制”。
《报告》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重振消费增长,构建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新机制。短期内由中央政府推出消费补贴政策,在支付环节补贴消费者;增值税收入划分,由依据生产地原则改为部分依据消费地原则,推动地方政府从抓生产到促消费的思路转变;健全汽车消费的中长期机制,建议宣布未来燃油车排放标准不影响已经购车的消费者,鼓励特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推出车牌改革措施,盘活存量。
第二,存量地方债务可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力化解,建议对债务负担过重的地区采取试点,由中央政府发行特别国债置换地方存量债务;设立债务重组基金,借鉴四大国有银行重组经验,对不良债务逐项化解;对于当前及未来的新增债务,应建立新的举债机制;成立全国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构建多维度、长周期的地方官员评价体系;深化国企改革。
第三,稳预期、稳信心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关键。稳预期和稳信心需要在政策上多管齐下,稳定购房者和房地产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建议短期内在政策上明确不会开征房地产税,避免房地产税开征时间这一不确定性因素,在经济恢复时期对房地产真实需求和价格都产生影响;减少对真实需求的限制,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因城施策,很多核心区域的限购政策和信贷政策对于购房者仍然过于严格,抑制了真实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释放;增加对合理融资的支持:当前对于民营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民营房地产企业,以及涉房企业和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还有增加空间,房地产企业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拿地积极性不高。
第四,稳定民营经济信心。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以放开一两个民营企业进入困难的产业、培育一两个新兴产业为案例,引导民营经济大规模投资。
第五,提振外需,加大非对称主动对外开放。加大力度稳外资稳外贸,越被限制越开放;简化外商来华签证流程,灵活处理签证对等问题;缩短外资负面清单;加快RCEP落地。
“我相信,如果整体思路能够转变的话,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回到比较健康的高质量发展道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相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李稻葵如是说。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