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阿姨,回家后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要记得按时做呼吸操哦,清晨空气好的时候,也可以多出门散散步。”6月14日早上10点,在忙完病房工作后,遵义市中医院肺病科护士长邹丽坐在办公室,给近期出院的患者打起了回访电话。
“罗阿姨5月29日出院,在医院住了整整半个月,从来的时候呼吸困难,嘴唇发干,到走的时候,开开心心,能自行行走。”医院针对每个出院的患者都会做回访,但邹丽对罗阿姨印象深刻,从入院开始就是她在对接,熟悉是一方面,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罗阿姨是一家人组团来遵看病。
邹丽说,罗阿姨一家是黔南都匀的,偶然间听一个亲戚探亲来到遵义,旧疾复发了,就近找到遵义市中医院就医,医院的中西医疗法把他的顽疾治好了。听了亲戚的故事,罗阿姨的儿子按耐不住劝着罗阿姨前来就医,并把这个事在家族群了说了,没想到家族了好几个亲戚也要一起来看病。5月15日,一车5个月从都匀出来,下午3点就来到了这里。
(相关资料图)
“为了这一大家子就医,我们派出两名护工和一名护士,带着他们走就诊的科室。有看牙的,有看脾胃的,还有看肺病的。”邹丽说,罗阿姨的肺病比较严重,治疗时间最久。走的时候,罗阿姨一再感谢,说到了都匀一定的联系她。“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吧。”邹丽说。
在肺病科护士站,背景墙上写着“同呼吸共进退”几个大字。“几个大字不是简单的摆设,我们科室可是把它践行到了实处。”遵义市中医院肺病科科主任周国旗告诉记者,他牵头联合了桐梓县中医院、绥阳县人民医院、仁怀市中医院、毕节金沙县人民医院等10余家医院的肺病科或呼吸科组建了“同呼吸共进退”团队,就在践行“同呼吸共进退”的理念。
周国旗说,对医生而言,“同呼吸共进退”是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团队成立3年来,每周一到周三早上7点,他们都要远程连线,做案例分享、知识讲解,难疑点讲解等,同步提高医生的技能。对患者而言,“同呼吸共进退”还是一个救助平台。每当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发现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时,就会给患者提供一条援助通道,由相关人员发起捐款倡议群里的人一一相应,尽己所能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周国旗说,他们把救助行为命名为“每月一善”,有时候不止一善。经统计,“每月一善”项目,救助患者多达30几次。
“我们不光是捐钱救助,还畅通了患者的转诊通道。”周国旗说,去年医院里来了一个淋巴瘤患者,由于我们这边救治水平有限,于是医生利用个人关系,帮患者联系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由专家来接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协和方面还给患者安排了住宿,减少治疗费用,介绍工作等,只为让患者安心治疗。
“我这个月的‘每月一善’额度已经使用了。”周国旗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黔南来就诊的罗阿姨出院时,他送了一台自费购买的家庭呼吸机给她。
“罗阿姨的肺纤维化长期需要吸氧疗养,有个家庭呼吸机,会方便很多。”周国旗说,我这边还有两台,等那天起医院挂帮的永乐镇时,给他们带去,乡镇基层医院缺少这些仪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
编辑 陈颖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