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又叫湖南菜,闻名遐迩的剁椒鱼头是湘菜经典名菜,很多人去湖南餐馆都必点的一道经典湖南特色菜,那么,除了湘菜名菜剁椒鱼头外,湘菜名菜还有哪些?湖南经典代表菜有哪些呢?本文为你整理了湘菜十大名菜,包含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麻辣子鸡、、永州血鸭等等,下馆子记得必点这些特色湘菜名菜噢!
(资料图)
是湖南省的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据传,起源和清代文人黄宗宪有关。通常以鳙鱼鱼头、剁椒为主料,配以豉油、姜、葱、蒜等辅料蒸制而成。菜品色泽红亮、味浓、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口感软糯、鲜辣适口。
剁椒鱼头的出处,据说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间,反清文人黄宗宪因文忌“文字狱”而出逃。路上途经湖南的一个小乡村,借住在一个贫苦的农户家。农夫从池塘中捕回一条胖头鱼,农妇便用做菜来款待黄宗宪。鱼洗净后,鱼肉放盐煮汤,再用自家产的辣椒剁碎后与鱼头同蒸,不想黄宗宪吃了觉得非常鲜美,无法忘怀。事平回家后,便让家厨将这道菜加以改良,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鱼头”,并成为湘菜蒸菜的代表。
是湖南地方传统名菜,属湘菜系。是以腊猪肉、腊鸡、腊鱼、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做法简单,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湖南地区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潮湿。新鲜的肉类食品不宜储存,但经烟熏后的腊肉却能防腐耐贮。渐渐的,百姓也养成喜吃腊肉的饮食习惯。早在汉代时,湖南先民就用腊肉制作佳肴。到清代,此类菜肴已很出名,“腊味合蒸”就是许多腊味菜肴中的一种。
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取出内脏,有“有吃麻辣子鸡就有吃湘菜”之说,麻辣子鸡以长沙百年老店玉楼东酒家最负盛名。麻辣子鸡在同治年间,首创于长沙玉楼东酒家。厨师选用500克左右的母子鸡为主料,配以辣椒、黄醋、大蒜和多种调料烹制而成,味道鲜美,很受欢迎。清末曾国藩之孙曾广钩登楼用膳,即席赋诗曰:\"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后经长沙市滞湘酒家的厨师精工细作,味道更佳,民间又流传有这样一首打油诗:“外焦内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滞湘胜过玉楼东。
麻辣子鸡在同治年间,首创于长沙玉楼东酒家。厨师选用500克左右的母子鸡为主料,配以辣椒、黄醋、大蒜和多种调料烹制而成,味道鲜美,很受欢迎。清末曾国藩之孙、湘乡翰林曾广钩登楼用膳,即席赋诗曰:\"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后来,有厨师对麻辣子鸡调制加以改进,有食客赞曰:\"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南长沙一代的酒家各显其能,在配料和烹调上加以创新改进,使麻辣子鸡风味更上一层楼。
又名毛家红烧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湘菜系。氏红烧肉以五花肉为主料,白糖、料酒为有色调味料烧制而成。成菜后,色泽金黄,油而不腻。成菜后,色泽红亮,肉香味浓,无油腻感。因在烧制过程中加入了少许辣椒,所以味道甜中带咸、咸中有辣、甜而不腻。
是湖南永州的一款地方传统名菜。永州血鸭分为多种,有江永,道县,新田、宁远、蓝山、东安、双牌等多个说法。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此菜。具有美味、开胃凉血的特点。经过历代永州厨界精英潜心钻研、精心烹制,“永州血鸭”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世。
永州血鸭是湖南永州的一款地方传统名菜。永州血鸭分为多种,有道县,新田、宁远、蓝山等多个说法。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此菜。具有美味、开胃凉血的特点。
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打永州城,特命厨师长在天黑前把饭菜做好,好让众将士们吃饱喝足后英勇杀敌。厨师长在煮鸭时发现:由于时间紧迫鸭毛没有拔干净,这样肯定会影响大家的胃口,弄不好误了军机大事有砍头的危险。为了顾大局,也为了保小命,厨师长急中生智,就把杀鸭时的鸭血全倒进了锅里。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鸭肴全部端上了桌。结果大家胃口大开,个个吃得肚如战鼓,自然拂晓就大获全胜。庆功宴,有人问厨师长昨晚做的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了句:就叫它“永州血鸭”吧。于是“永州血鸭”便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历代永州厨界精英潜心钻研、精心烹制,“永州血鸭”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世。
又叫东安鸡、官保鸡,是一道地方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因用东安新母鸡烹制而成,故名。东安子鸡成菜呈红白绿黄四色,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此菜曾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大传统湘菜名录。=制作步骤大致为:将鸡宰杀后放入汤锅内煮,七成熟时捞出待凉,切成小长条。炒锅放油烧至八成热,下鸡条、姜丝、醋、花椒末等煸炒,再放鲜肉汤焖至汤汁收干,放葱段、麻油等,出锅装盘即成
东安县位于湖南西南部,湘水自广西兴安县而“湘、漓分派”流入湖南东安境内。除湘水外,东安境内还有紫水河、石期河、芦洪江等河流。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光照充分,四季分明。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格局为七山半水两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在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当地农民天然喂养土鸡鸡腿小,胸大而肥,细嫩鲜美。
猪血丸子,又称血粑豆腐,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家常菜。是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此品,以供数月之需。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宝庆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 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时一道开胃的冷盘。
子龙郡坛子肉,又名辣酱肉,有瘦肉和五花肉型坛子肉,是郴州桂阳地方传统名吃。传说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子龙将军智取桂阳郡时,当地老百姓用本地特产方元五爪辣椒掩制猪肉皮和五花肉,赠送给赵子龙将军下酒,深得其喜爱,子龙坛子肉由此得名。子龙郡坛子肉是用优质新鲜猪肉加入本地特产方圆五爪辣椒为主要原料,经过烧炸、腌、蒸等特殊工艺并结合民间传统配方精制而成,其色鲜红如血,其味芳香扑鼻,入口鲜辣可口,肉质肥而不腻,入腹回味绵长。
子龙郡坛子肉是湖南郴州的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 相传三国名将赵子龙将军计取桂阳郡,驻守桂阳郡期间治军抚民有方,军不扰民、受到老百姓拥戴,老百姓同呼桂阳郡为子龙郡。为表达对赵子龙将军的爱戴之情,当地老百姓用猪肉皮和五花肉放入方园五爪辣椒酱坛子里,采用民间传统工艺腌制数月后,赠送给子龙将军下酒送饭,其味道又香又辣,回味悠长。子龙将军不舍独享便赠予主公刘备享用,刘备食后食欲大开,赞口不绝、随即赐名\"子龙郡坛子肉\"。子龙郡坛子肉由此而得名,乃流传至今。
芷江鸭是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传统的风味名肴,曾为清朝贡品。芷江鸭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煮沸烹饪后肉汤乳白色,香味浓郁,不腥不腻;活体鸭嘴长,眼大而灵活,头稍小,颈细长,尾部宽扁齐平,羽毛细致,以深褐色麻雀羽居多。其产地范围为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白天水面放养,夜晚入舍饲养,主要以天然动植物、精料为食。
芷江鸭产地范围为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罗旧镇、新店坪镇、牛牯坪乡、艾头坪乡、岩桥乡、水宽乡、木叶溪乡、麻缨塘乡、竹坪铺乡、土桥乡、杨公庙乡、梨溪口乡、洞下场乡、楠木坪乡、晓坪乡、萝卜田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芷江鸭在当地已有上千年的养殖史,以其制作的菜肴,更是被称为“湘西一绝”。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至沅水流域,因品尝了当地村民为其盛情准备的鸭肉后,写出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名句,芷江鸭因此名扬湘沅楚吴;清朝乾隆帝食芷江鸭“三月肉香而久久不忘”,让它成了宫廷贡品。时至今日,芷江仍然流传着一首民谣:“八月八来八月中,八月十五杀鸭公,鸭头鸭脚老板吃,鸭翅棒棒待长工。”芷江人将鸭头、鸭脚、鸭翅称为桌上“三杰”,用于款待客人。
又名发丝牛百叶,始创于19世纪20年代,是一道湖南名菜。发丝百叶以牛百叶切丝急火爆炒而成。成菜后,色泽白净,形如发丝,质地脆嫩,集咸、鲜、辣、酸于一体。发丝牛百叶是湖南的传统名菜,色泽白净,形如发丝,质地脆嫩,综合了咸、鲜、辣、酸各种味道,口感极为丰富。
发丝百叶和烩牛脑髓、红烧牛蹄筋并称“牛中三杰”,源自李合盛,据传为该店掌勺名厨黄维安在19世纪20年代创制,被誉为“湘菜异苑中别具一格的佳肴”。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